歡迎訪問:中國保健養(yǎng)豬網(wǎng) 您可以 登錄 本站瀏覽更多內容
綠葉公司規(guī)模豬場VIP活動專區(qū) 135高效保健養(yǎng)豬技術

口蹄疫的特性研究分析與發(fā)展現(xiàn)狀

2010-07-05 08:35:52來源:網(wǎng)絡作者:瀏覽:次 分享:

  目前,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,預防接種口蹄疫疫苗是惟一有效的措施。由于口蹄疫傳播途徑多、傳染性強、病毒類型多、為多種動物共患等原因,迫切需要了解口蹄疫的流行現(xiàn)狀、病毒結構特性、流行傳播特點等。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和電鏡技術在獸醫(yī)領域的廣泛應用,可以運用相應的現(xiàn)代科學技術,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來禁止口蹄疫的發(fā)生。

  口蹄疫(Foot and mouth disease,FMD)傳播途徑多、傳染性強、為多種動物共患,曾多次在世界上發(fā)生大流行,雖然是一個早已熟知的老病,但近幾年在亞洲等地再次暴發(fā),又出現(xiàn)了一些新情況。另外,隨著分子生物學技術在獸醫(yī)領域的廣泛應用,對該病的研究有了一些新認識和新思路。文章就FMD流行、口蹄疫病毒(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,F(xiàn)MDV)及FMDV細胞受體等做一綜述。

  1 口蹄疫分布及流行現(xiàn)狀

  FMD在世界分布很廣,是國際間相互傳播流行蔓延的世界性傳染病,于1514年首次在意大利發(fā)現(xiàn),最近一個世紀先后在美國、加拿大、墨西哥、英國、丹麥、我國臺灣省等國家和地區(qū)引起過大流行[1]。據(jù)聯(lián)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動物衛(wèi)生組織(OIE)家畜衛(wèi)生年鑒統(tǒng)計,1953年,歐洲、非洲、拉丁美洲有66個國家流行FMD。1959年有57個國家流行,1979年仍有68個國家和地區(qū)流行FMD。據(jù)1987年不完全統(tǒng)計,48個國家和地區(qū)有發(fā)生FMD的報告[2]。1997年3月14日在臺灣省新株縣的1個牧場報告第1例可疑FMD病豬,截止7月15日,臺灣共有20個縣、市,6 147個牧場被染疫,毀滅牧場6 054個,病豬1 011 674頭,死亡184 231頭,屠宰3 850 581頭[3]。2000年報道FMD發(fā)生的情況有[4-5],1月中國臺灣地區(qū)132頭病牛被宰殺;4月韓國發(fā)現(xiàn)5頭病畜,韓國政府宰殺了方圓20 km內的35萬頭牛和豬;俄羅斯一家農場發(fā)現(xiàn)口蹄疫,宰殺300多頭生豬和1頭奶牛;5月蒙古國東南部有至少140頭牲畜因患口蹄疫而死亡;日本北海道一農場有2頭牛被確認攜帶FMD,700多頭被懷疑可能染上此病的牛全部被宰殺;10月南非也首次發(fā)現(xiàn)FMD。2001年,F(xiàn)MD在阿根廷和英國等地重新暴發(fā)。此后,俄羅斯、哈薩克斯坦、沙特阿拉伯、蒙古、韓國、老撾,從歐洲到亞洲再到美洲都曾發(fā)生過FMD。

  

  2 口蹄疫病毒及其特性

  2.1 口蹄疫病毒結構

  口蹄疫病毒屬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屬,由假20面體對稱的衣殼和病毒核酸構成。FMDV結晶衍射分析表明,該病毒粒子的整個外形是球形,不是嚴格的正20面體。FMDV核酸是由大約8 500個核苷酸組成的單股線狀RNA,F(xiàn)MDV-RNA是單順反子,中途不停頓,一次將所有病毒蛋白編碼完。FMDV直徑20 nm~30 nm,分子質量6.9×103 ku,沉降系數(shù)146 S,無囊膜。在氯化銫中的浮密度為1.43 g/mL。完整病毒含有單鏈正股RNA、衣殼蛋白,并含有少量裝配過程中夾帶的非結構蛋白和宿主細胞肌動蛋白。VP1、VP2、VP3和VP4各60個分子構成病毒粒子外殼;蚪MRNA全長約815 kb,可直接作為信使RNA;蚪MRNA3′端為Poly(A)尾,在距5′末端約400個核苷酸處有一個Poly(C)區(qū)段,長度因毒株不同而異,約50 nt~250 nt。與大多數(shù)真核細胞mRNA不同,F(xiàn)MDV RNA 5′末端無帽子結構,而有一個病毒編碼的小蛋白質(3B)與FMDV RNA 5′末端的尿嘧啶殘基共價結合在一起。VPg蛋白不參與翻譯過程,但可能與病毒增殖有關。與其他小RNA病毒科成員一樣,F(xiàn)MDV也有一長5′非編碼前導序列[6-7]。

  2.2 分型

  根據(jù)血清學反應,F(xiàn)MDV可分為O、A、C、南非(SAT)Ⅰ型,SATⅡ型,SATⅢ型、亞洲(Asia)I型等7個血清型,1928年OIE決定采用O、A、C 3型為國際通用的命名。1948年命名了南非Ⅰ型(SAT)、南非Ⅱ型(SAT)、南非Ⅲ型(SAT)。1954年報道了亞洲型Ⅰ(AsiaⅠ)的存在。每個血清型又有很多亞型,型內不同毒株間的遺傳變異可導致抗原差異。已知有O1-11,A1-32,C1-5,SATⅠ1-7,SATⅡ1-3,SATⅢ3-4,AsiaⅠ1-3計65個亞型,在同型內的亞型間有部分交叉免疫性[8-9]。

  2.3 口蹄疫病毒的抗原結構

  FMDV抗原結構是由病毒顆粒表面的抗原位點構成的?乖稽c研究最多的是O型FMDV,但早期的工作只是重復強調VP1序列141位~160位氨基酸殘基和203位~213位氨基酸殘基2個區(qū)域所起的作用。謝慶閣確定了O1型FMDV的3個抗原位點,有2個位點是形態(tài)位點,與病毒結構有關。Parry等進一步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第1個位點由包括VP1第146位和第206位或第207位氨基酸殘基在內的VP1序列146位~150位和203位~213位氨基酸殘基構成,第2個位點是VP1序列161位~180位和203位~213位中的氨基酸殘基構成的。第3個位點由包括VP1第143位和144位氨基酸在內的VP1序列143位~146位和200位~213位氨基酸殘基組成。FMDV VP1的免疫原性區(qū)域在病毒子和立體結構上互相靠近構成了一個由許多形態(tài)表位組成的抗原區(qū)域,而這個區(qū)域內一些表位的功能是獨立的[10-11]。

  

  對A型FMDV抗原結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A5、A10、A12、A22等亞型。主要抗原位點內至少存在4個表位,包括了VP1第151位、152位、201位、205位和VP3第175位、178位氨基酸殘基;次要抗原位點內只發(fā)現(xiàn)1個表位,包括VP1第173位氨基酸。Thomas等發(fā)現(xiàn)FMDV A10有2個主要抗原位點和2個次要抗原位點。Saiz等報道A5有2個中和抗原位點,位于VP1C端的包括VP1第198位氨基酸,是一個線性表位;另一個點在VP2上,由2個形態(tài)表位組成,包括第72位和第79位氨基酸。Butchaeah等分析了FMDV Asia型病毒,位于VP1BG-BGβH環(huán)內,還有一個表位和IgA類單抗反應[12]。

  FMDV C型有4個抗原位點。雖然FMDV抗原結構的研究還不夠深入,但仍看到一些共同特征[13]:①。遥危敛《窘Y構蛋白1B、1C、1D的三維結構都相似,由8個β-片和2個α-螺旋組成的圓筒狀。組成FMDV抗原結構的氨基酸都位于β-片間或β-片與α-螺旋間;②各種FMDV抗原結構相差很大,但大都強調了VP1βG-βH環(huán)和VP1C-端對病毒抗原結構的意義;③FMDV顆粒三維結構的研究表明,VP1-3都有其重要作用,都有氨基酸位于病毒子表面,都能參與抗原位點的形成。VP1上有3個很保守的氨基酸序列,它具有與細胞受體結合的主要功能,是病毒感染細胞的關鍵。VP1以突起形式暴露在病毒粒子的表面,在免疫中發(fā)揮著重要的作用,尤其是VP1的140位~160位和203位~213位氨基酸殘基。④FMDV抗原點中,形態(tài)表位多,保守,有型特異性。線性表位少,易變,毒株特異性極強,很少存在于其他分離病毒表面。

[page]


  2.4 特性

  FMDV對低溫穩(wěn)定,對熱敏感,60 ℃ 15 min或70 ℃ 10 min即可滅活;對酸、堿特別敏感,醛類化學物在pH5或pH9環(huán)境中可瞬間殺死FMDV;紫外線和電離輻射有殺滅作用;對蛋白酶、DNA酶、脂溶劑、蛋白變性劑等有抵抗力;酚、酒精、氯仿等消毒劑對口蹄疫病毒不起作用;食鹽也無殺滅作用。FMDV對環(huán)境有很強的抵抗力,在污染畜舍干燥的垃圾內可存活14 d,在潮濕的垃圾內存活8 d;在污水中17 ℃~21 ℃存活21 d,4 ℃~13 ℃存活103 d,尿中存活39 d;在土壤表面,秋天可存活28 d,夏天可存活3 d;FMDV在含毒組織和污染的飼料、飼草、皮毛等可保持傳染性達數(shù)天、數(shù)周,甚至數(shù)月之久。水皰皮內的病毒在-30 ℃~-70 ℃可保存12年之久[7,9]。

  

  3 流行特點

  3.1 易感動物

  偶蹄動物是最易感的動物,以牛最易感,豬、羊次之,人也能感染發(fā)病。

  3.2 傳染源

  病畜和帶毒畜是主要的傳染源。染疫動物是最危險的傳染源,能長期帶毒和排毒,被FMDV感染過的動物可能會成為不表現(xiàn)臨床癥狀、持續(xù)感染的帶毒者。在病畜的水皰皮內和淋巴液中含毒量最高。在發(fā)熱期間血液內含毒量最多,奶、尿、口涎、淚和糞便中都含有FMDV。病畜破潰的水皰皮排毒量最多,其次為糞、乳、尿和呼出的氣體,染疫公畜精液也能使受精的母畜感染發(fā)病,飼養(yǎng)染疫動物的圈舍、草場、飲水源以及屠宰染疫動物的場所、工具和排放的污水等均是傳染源[14-15]。

  3.3 傳播途徑

  FMD有兩種流行方式[16],一為擴散式,即由一點或一塊,逐漸向四周擴散蔓延;二為跳躍式,即由一點跳到很遠的地方出現(xiàn)新疫點。傳播因素移動快,病毒毒力強,氣溫低,會出現(xiàn)這種遠距離傳播。該病毒具有多型性、易變性、宿主廣泛性、傳染力極強,所以一旦發(fā)生,常呈流行性,甚至大流行性。主要傳染途徑是消化道和呼吸道、損傷的皮膚、黏膜以及完整皮膚(如乳房皮膚)、黏膜(眼結膜)。牲畜的流動、畜產品的運輸,被病畜的分泌物、排泄物和畜產品污染的車船、水源、牧地、飼養(yǎng)用具、飼料、飼草等,以及來往人員和易感動物都是重要的傳播媒介?諝庖彩且环N主要的傳播媒介,病毒能隨風散播到50 km~60 km以外的地方,可發(fā)生遠距離跳躍式傳播?谔阋叩陌l(fā)生沒有嚴格的季節(jié)性,但受氣溫、日照等因素的影響,往往表現(xiàn)為冬、春季節(jié)發(fā)病率偏高,夏季較少,在大群飼養(yǎng)的豬場無明顯的季節(jié)性。

  4 宿主細胞受體

  FMDV要侵染細胞,先決條件是吸附宿主細胞,而這種吸附過程依賴于宿主細胞受體。故了解FMDV的細胞受體有助于揭示FMDV的感染途徑及細胞內的復制。

  4.1 宿主細胞受體的FMDV配體

  FMDV宿主細胞的吸附是病毒蛋白與細胞膜表面特定蛋白(受體)特異結合的過程,它是病毒穿入細胞感染的先決條件[17]。在FMDV蛋白與受體特異性結合方面,一般認為FMDV衣殼蛋白VP1上的精氨酸-甘氨酸-天門冬氨酸序列是細胞表面受體的配體,是FMDV侵染細胞所必需的[18]。

  4.2 宿主細胞整聯(lián)蛋白受體

  FMDV能利用多種不同的細胞表面分子的整聯(lián)蛋白,該整聯(lián)蛋白是一類由α、β亞基以非共價結合而形成的膜蛋白家族,該蛋白家族包括由十幾種不同的α亞基,數(shù)種β亞基形成的20多種αβ結合物,它能有效地識別FMDV配體上RGD序列并與之特異性結合。

  

  4.3 宿主細胞硫酸乙酰肝素受體

  FMDV的另一類受體硫酸乙酰肝素能與O型FMDV結合,導致FMDV對細胞的侵染。

  4.4 FMDV進入宿主細胞的第3條途徑

  Baranowski等通過試驗及多次傳代的FMDV獲得了感染人K-562細胞的能力,從而得出FMDV在進入同一型細胞時具有應用多變的多樣受體的潛能,表明FMDV侵染細胞的過程中存在著第3條途徑。

  5 結語

  在國際貿易日趨繁榮,物資交流和旅游活動日益便捷的情況下,許多國家都有可能再度遭到FMD的襲擊。FMD嚴重危害畜牧業(yè)的發(fā)展,對外貿易和旅游業(yè)也遭受慘重損失。全世界每年由此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可達數(shù)百億美元,F(xiàn)MD的暴發(fā)已經影響到國際關系,國家聲譽和經濟發(fā)展。在某些流行過程中病毒還可發(fā)生變異,這就給防控和消滅FMD帶來了一系列艱巨而復雜的問題,因而進一步了解其病毒的本質和流行病學規(guī)律,為FMD的防治工作奠定基礎。


如您養(yǎng)豬遇到問題,點擊給我們留言!

版權聲明:本站部分內容來自網(wǎng)絡,如本站轉載的內容禁止轉載或者設計侵權,請及時與我們聯(lián)系,我們核實情況后進行刪除!
投稿】【收藏】 【關閉】 【返回頂部
圖片新聞
豬保健品在線購買
文章排行
相關文章
推薦文章
養(yǎng)豬資料下載
養(yǎng)豬視頻
gg